●水東日記卷三十
社稷設壇石主為正
城隍神
于少保文山像贊
虞雍公誅蚊賦
晦庵答王子令二書
傳神
○社稷設壇石主為正
南軒張先生曰:今州縣祭社,却是要之,祭時當築一大壇於山下,望山而祭。今立殿宇,已為不經,塑為人像,又配之以夫婦,褻瀆甚矣。以是觀之,宋祭社稷嘗為屋矣,若設壇石主以祭以報以祈。我朝得禮之正,無踰焉。
○城隍神
城隍神,祀典無之,吴越有之,風俗水旱疾疫必禱焉。有唐乾元二年秋七月不雨,八月既望,縉雲縣令李陽冰躬禱于神,與神約曰:「五日不雨,將焚其廟。」及期而雨,合境告足,縣官與耆老羣吏人自西谷遷廟于山巔,以答神休。此宋宣和中縉雲以陽冰篆書舊文重勒諸石,今尚存。歐陽公則云當時天下皆有城隍神,而縣則少也。范文甫嘗問於程伊川,到官三日例謁廟。伊川曰:「正如社稷先聖,又如古先賢哲謁之。」又問城隍如何,曰:「城隍不與土地之神,社稷而已。」張南軒治桂林,毀淫祠,諸生日從游雅歌堂,後見土地祠依城隈,令毀之,曰:「此祠不經甚矣。況自有城隍在。」問:「既有社,莫不須城隍否?」曰:「城隍亦為贅也。然載在祀典,今州郡惟社稷最正。」陸游嘗記鎮江府城隍廟,謂自故時祠漢紀信為城隍神,莫知其所以始,因以為為善之報,亦正論也。又嘗云唐以來郡縣皆祭城隍,今世尤謹,守令謁見,其儀在他神祠上;社稷雖尊,特以令式從事,至祈禳報賽,獨城隍而已。禮不必皆出於古,求之義而得,揆之心而安者,皆可舉也。元吴草廬亦嘗記江州城隍廟云:「江右列郡,以漢潁陰侯灌嬰配食,或者以侯嘗定豫章諸郡而然也。」我朝洪武元年,詔封天下城隍神,在應天府者以帝,在開封、臨濠、太平府、和、滁二州者以王,在凡府州縣者以公以侯以伯。三年,詔定嶽鎮海瀆俱依山水本稱,城隍神亦皆改題本主,曰某處城隍之神。四年,特勑郡邑里社各設無祀鬼神壇,以城隍神主祭,鑒察善惡。未幾,復降儀注,新官赴任,必先謁神與誓,期在陰陽表裏,以安下民。蓋凡祝祭之文,儀禮之詳,悉出上意。於是城隍神之重於天下,蔑以加矣。
○于少保文山像贊
張遂郎中持文山像求題,上有少保兼太子太傅兵部尚書錢塘于謙贊,且云于公座側每懸置此像,數十年一日也。其辭曰:「嗚呼文山!遭宋之季,狥國忘身,舍生取義,氣吞寰宇,誠感天地。陵谷變遷,世殊事異,坐臥小閣,困于羇繫,正色直辭,久而愈厲。難欺者心,可畏者天,寧正而斃,弗苟而全。南向再拜,含笑九泉,孤忠大節,萬古攸傳。我瞻遺像,清風凜然。」
○虞雍公誅蚊賦
「江水鄉蚊蚋甚惡,予方窮居,日以為苦,因裒腹笥,得蚊事廿有七。古聖賢無一言之褒,是為可誅也。作誅蚊賦。其辭曰:惟朱明之肇序兮,迨白藏之紀時。火爍金而方熾,露漱玉而易晞。眷羲和之自東,起咸池 【日所出處】 而徂西。邁崦嵫 【日所入山也,見離騷】 以頓轡,歸曚汜 【日所宿處也,見選雜體詩】 而匿暉。□羣陰之綽綽,襲夜氣之索索。爰有黍民, 【古今注號蚊蚋為云云。】 出于廬霍,呼朋引儔,訝雷車之殷殷; 【聚蚊成雷,見前書。】 填空蔽野,疑雲陣之漠漠。 【梅聖俞詩云。】 利觜踰麥芒之纖,狹翅過春冰之薄。其賦形而至眇,其為害而甚博。豈泰山之能負, 【荀子云蚊負山。】 詎九年之可搏。 【漢書:搏牛之蝱。】 較爾力以何施,念爾欲而甚約。飲不過於滿腹,性無饜而肆蠚。若乃皓魄之亭亭,萬木之欣欣,悼永晝之執熱,徙綠蔭以怡情。遽見□而稍稍,復輕颺以營營。 【白鳥見下註。】 念炎熇之未去,曾須臾而靡寧。伺人於燕息,則東家之夢何緣而見姬旦;嬲 【宋子京有蚊蝱嬲人之句】 人於尊俎,則鹿鳴之燕何繇而娛嘉賓?以是而肆毒於人,何名乎仁?載引其類,載鼓其翅,但知進而忘退,不顧害而貪利。葬仙鼠 【古今注以蝙蝠為云云】 之腹,而莫追莫悔;投秋蟲 【羅隱賦謂蜘蛛為云云】 之網,而自捐自棄。衝鬱攸而致燔,望銀缸而還墜。以此而速禍于己,孰名乎智?仁既不足以強名,智又不足以自蔽,徒肆情以饕餮,競鼓吻而唼噬。宜先哲之永歎,謂通夕而不寐。 【老子云蚊蝱噆膚,則通夕不寐,見莊子。】 慨蠢蒙其何識,亦炎涼而絕義。故有蓀壁琰■〈媲,木代女〉,椒房璇題,疏寮豁其文綺,繡甍煥其陸離。圍鮫綃以雲障,焚椒蘭而霧迷。乃戢翼以遠遯,縱含毒而莫施。以貴嬪之被寵,而不噆不螫; 【南史孔貴嬪本傳。】 畏長遜之當路,而莫近莫窺。 【南史長遜本傳。】 其或柴扉槿居,蓬室桑樞,方親闈之定省,政黌堂之卷舒。或漂流於覊旅,或迫促於郊墟,乃引利喙以競進,共逞貪心而自腴。致晉室孝子,獨當以身; 【晉書展勤。】 而高郵貞女, 【高郵有露筋小娘子廟。】 莫全其軀。嗟乎蚊乎,貴者要者,既屏息以遠止;貧者賤者,又窮欲而紛如。顧余躬而何較,念爾虐其有餘。其間別種,禀性尤酷,實尖其觜,實班其腹,實細其身,實豐其毒。感變化於天工,載惆悵於羽族。仙禽遠害,必翔于九臯;神鳥覽輝,乃集于王谷。傳信之鴈,目斷而莫至;報喜之鵲,日聆而不足。此固曠然而難見,爾乃頹然而難逐。可憐爾之輕而翾,不耻人之厭且辱也。蓋嘗究厥譜系,考于典集,實蚩尤之餘孽,始涿鹿之誅殛。僅存膚血之遺餘,致滋種類之蕃息。 【見幽冥錄。】 或別派於腐壞,或聚族於幽濕,惟可夜游,鮮從門入。驟致身於雲臺,而羽翼翾翾; 【鶡冠子:雲臺之高,而蚊蚋適以翾翾。】 遽逞威於河內,而人馬籍籍。 【古今注:河內有人嘗見黍米許大人馬滿地,取火燒之,皆化蚊蚋飛去。】 但類非出于華冑,實盡■〈御,亍代卩〉於毒螫,宜見憎于世俗,夫豈間於今昔。惟小白之昏昏,臥柏寢而悒悒。念白鳥之阻饑,褰翠幮而聽入。 【見金樓子。】 曾醜類之莫去,宜竪刁之僭逼。此鑒既明,汝惡既極,將不復汝容而搏之,特吾一振手之力爾。因又將駈空中之蛂,挫汝之精。 【空中有物,其名為蛂,聞蚊蟲之聲,則挫其精。】 僇江東之鷏,而不復孕汝之形。 【爾雅:江東呼鷏為蚊母,此鳥■〈虫土〉蚊故名。】 舉所為蚋者,而族烹於秦鑊; 【秦謂之蚋。】 取所謂蚊者,而築觀於楚廷 【楚謂之蚊。】 永滅蚩尤之裔,庶使天下之為人臣者,得以安其君;大慰勤猛之志,又使天下為人子者得以寧其親。不復使無用之物,無窮之毒,存於世。此誅蚊賦之所以名也。」
「右先太師丞相雍國忠肅公所著也。先公文集,舊刻蜀中,成書未久,焚於兵火。曾叔祖寶慶府君將求而刻之湖南,亦未及如志,而運革內附後,先參政廣求之不能得。眉州故人史公孝祥守興化,聞黃伯固家有之,邈不可得也。集在京師,屬閩教授謝中物色之,來報云有軍官好書購得此,欲藉手,與集相見,然終不能得之。先參政至淛,從親戚韓大則得誅蚊賦,草於侯頤軒道士處,蓋大德庚子歲也。故人閑上人亦蜀中同出東南之家,以舊故,自吴山訪集臨川山中,問此物所在而視之,則得之三十六年矣。而先參政亦棄諸孤十七年,詩書之緒,不絕如綫,感慨今昔,血涕隨之。偶得此卷,錄送上人,貴得存遺珠于既失,尚故物之可求也。元統乙亥三月二十七日,集謹識。」
「宋之南,其宰執唯虞雍公為最賢,觀其誅蚊賦,所謂『使天下之為人臣者得以安其君,天下之為人子者得以寧其親』,則知公之志誅惡鉏姦者,欲以寧君親也。其以忠孝教天下後世者至矣。伯生世其家學,能於聖時致身西清,被寵眷也殊甚。及閒寂中乃書先太師此賦以贈人,其志亦有所在乎?閑上人再見伯生,其為我諗之,和林魯威叔重父題。」
「因讀誅蚊賦,深憐愛國情。三公登間諜,四海失昇平。早覺文章貴,爭期德業成。雲仍蒙世祿,翰墨負時名。丹丘柯九思賦。」
「黍民肆毒不勝誅,屈宋文章太史書。滄海遺珠留得在,白雲深處伴僧居。洛生王敬方。」
「父作更生佛兒,為命世英。西州暏威鳳,南國剪長鯨,不厭朝廷小,終扶日月明。誅蚊賦重錄,妙墨世從衡。遂昌鄭元祐。」
「觀雍公少年之作,可以豫見報國之志;觀邵菴詳書之意,可以深惟追遠之情。忠孝藹然,萃于一門。嗚呼盛哉!閑上人同是蜀人,故獨得之,當刻石寺中,以傳永久,庶不為他時夜壑舟也。年月日後學蘇大年頓首謹書。」
○晦庵答王子令二書
予往年在廣中,有均平徭役,痛折豪右不禮答京官,不容生員,虐利膳錢等事,近復來邊,首飭邊牆壕塹數萬丈,次修築屯堡五百餘座,以及黜去贓貪老耄將佐等事,不過瑣瑣効職,亦所以扶植貧窮,保全地方之意。奈何得謗紛紛,莫能止息。雖間見奏牘,亦不能什一敷露,或付之呵呵,不則仰屋切嘆而已。偶讀晦菴答王子令二書,乃知前人亦曾受此苦楚也。書曰:
「示喻曲折,具曉所謂,但區區之意,初見彼間風俗,鄙陋汙濁,上不知有禮法,下不知有條禁,其細民無知,猶或可憐,而號為士子者,恃彊挾詐,靡所不為,其可疾為尤甚。故於此輩,苟得其情,則必痛治之,蓋惟恐其不嚴而無以警動于愚俗。至於廉退好修之士,柔良鰥寡之民,則未嘗以此加之也。細民藉藉,不知此意,妄生恐懼,而彼為士者,亦何遽至畏縮而不敢來相見乎?若果有之,即是其見識不高,趨向凡下,無以異於愚民,為政者亦安能每人而悅之哉!至如經界一事,固知不能無小擾,蓋驅田里之民,使之隨官荷畚持鍤,揭竿引繩,以犇走於山林田畝之間,豈若其杜門安坐,飽食而嬉之為逸哉!但以為若不為此,則貧民受害無有已時,故忍而為之,庶其一勞而永逸耳。若一一恤此,必待其人人情願而後行之,則無時而可行矣。且如此間紹興年間正施行時,人人嗟怨,如在湯火之中,是時固目見之,亦以為非所當行,但訖事之後,田稅均齊,里閭安靖,公私皆享其利,遂無一人以為非者,凡事亦要其久遠如何耳。但惜乎此事未及下手,而上下共以私意壞之,使人預憂其擾而不見其利,此則非熹之罪,而當世自有任其責者,尚何言哉!然當時若更施行,則其擾不但土封而已,不知噂沓又復如何也。若便指土封為擾,而謂經界之不善,則如子令者亦未究此利害也。桂林之行亦引此自列,然後得免,後世當有知此心者耳。」
又一書云:「所喻土封事,當時却無人來論訴,亦無人仔細說及。熹又尋即去郡,故其事不及露,而失於究治耳。但如來諭所云,所費不多,不能與之訟於官府,則其為害應亦不至太甚;但今已不行,無可得說,便且借此為話端而興謗議耳。若果盡行,則熹自料,雖使更用嚴刑峻法,此等小擾,亦恐終不能免,其謗必有大於此者,而如子令者亦將有番悔青苗之議矣。此可付一笑也。少時見所在立土封,皆為人題作李椿年墓,豈不知人之常情,惡勞喜逸,顧以為利害之實,有不得而避者耳。如禹治水,益焚山,周公驅猛獸,豈能不役人徒而坐致成功,想見當時亦必須有不樂者。但有見識人,須自見得利害之實,知其勞我者乃所以逸我,自不怨耳。子令議漢事甚熟,亦曾看漢高初定天下,蕭何大治宮室,又從婁敬說徙齊、楚大姓數十萬於長安,不知當時是費幾箇土封底工夫,而不聞天下之不安,其於今日事勢何如也?」
及考之與留丞相等數書內,拳拳切切及經界事,而竟以漳州進士吴禹圭等沮而罷。先生所以有伉拙奇蹇,一出而遭唐仲友,再出而遭林黃中,今又遭此吴禹圭,天實為之之嘆。噫!好事難成,固亦久矣。
○傳神
予自癸未歲廣州病後,切欲圖寫陋容,以貽于家。甲申八月,東朝房每舉以告,知友如姚大章尚書、岳季方翰林諸公,乃各舉所知宛平陳啟陽、揚州史政輩凡五人,稿亦十餘易,無一肖者,已之矣。是年九月,抵宣府,得雲中李芳,始能彷彿一二。諸公嘗云,貌有不易寫者,聞之久矣。中書舍人東陽吴正希純嘗寫東里楊公坐立像及其諸子隨行像,一一皆逼真。建安公一日見之大驚異,且曰:「吾平生傳神,不啻數十人,無一得真,希純乃能若是!」即躬造希純請焉,希純亦為之屢易稿,卒無一似,此亦事之不可曉者。
●水東日記卷三十一
江南渾潮塞北風沙
偷驢賊
圭齋許氏贈公碑
集句成讖
海市
土薄歲入少
緝事軍
○江南渾潮塞北風沙
江南並海之河江港汊通潮汐者,土人謂之渾潮。來一日,泥加一箬葉厚。故河港常須疏濬,不然淤塞不通舟楫,旋成平陸,不能備旱澇矣。塞北風沙,數日輒一作,作或連日,塵几撲窗,至不辨物色。近日打掃積年封閉卷房,塵沙積地踰尺,其細如粉,所謂塵世濁世者是已。
○偷驢賊
戲談於凡四方人,多以其土名或土俗土物為標榜,如南人曰「蠻子」,西人曰「豹子」之類。獨河南人曰「偷驢賊」、曰「版腸」,不知何說。嘗見河南一士人云:宋祭酒嘗過雒,士人挽留之,不從,以其步蹇藏去。公怒,作詩曰:「蹇驢掣斷紫絲韁,却去城南趁草場。繞遍雒陽尋不見,西風一陣版香。」又云:宋學士也,夫因詩得名,因詩定品。如唐羅隱,盜得之,欲其賦詩等事,世多有之。但二宋在國初皆以文章德行致大名,故無此事,亦決非其言,豈亦薄俗駕託一時戲謔之言耶?吴越間又有一等,謂之俚鄙文,譏刺上下,無所不有,且極其工巧,人畏惡之。古者異言有禁,如此之流,不謂之異言而何。
○圭齋許氏贈公碑
前人所作墓文碑志序,稱述子婦者甚少,詳書其子之行實生卒,及婦家之世出,以及系男女之名者加少也。圭齋之於圭塘家獨然,豈亦變例歟?又其叙祖考官諱亦皆異,而孫婦讓封於祖姑,此亦有元時制,而於是碑有考。況斯銘隔句雙韻,語險辭嚴,尤奇也,是以具錄之。
有元贈中奉大夫、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護軍、追封魯郡公許公神道碑銘有序。安陽公居政府之五年,一日得請于朝,既釋機務,將歸省其先塋於洹水之陽,以顯考魯公行狀命其友歐陽玄文諸神道之石。玄惟方今公卿大臣,辭翰擅美無以右安陽公,兩都有大營繕,諸臣僚家先世碑版,咸以奏請屬筆安陽公為榮。於法當援吾宗兗文忠公例,自表厥考,崇公之阡,又自書之為宜。安陽公堅辭以為不可,乃勉叙其行實而銘之。
魯公諱熙載,字獻臣,姓許氏。生七歲孤,太夫人挈之依外家。公幼有異質,處羣髫中,終日持重寡言。稍長,攻讀書,習為儒。二十能舉子業,有儁譽。年及受室,娶里中名家。外舅仕湖廣行省,公欲就學東南,因往焉。遂為當道所知,以行省檄辟德慶路提控按牘。繇是以本職歷永衡兩路、湘潭一州,凡三考成,資調長沙稅使,遷臨江、撫州兩路總管府照磨,進將仕郎、湖廣行中書省理問所知事,改從仕郎、會福院照磨,兼管勾承發架閣庫。位不滿德,而所至稱職,吏服其能,民懷其惠,不可悉數。其一二存諸簡書,略見始末者,若在德慶時,鄰獠軼境,州將趙往督捕,府無他官,以次攝事。公料丁壯,輸糗糧,高城深池,備禦有法。會城中民饑,比馳狀請粟,而先以賑貸,民用無他虞。將士俘鹵有愬非辜,宣慰部使者雜譏之。渠帥利所獲,從□執爭。公駁之曰:「寇徒脇從,猶當理出。王民躪入賊衆,又從而臧獲之,可乎?」上官用其議。薄有左驗,皆免為民。公以新進下僚代總郡寄,一切興發事皆己出,當道意頗諅之。寇平,吏民咸稱其應變方略有餘。又見其面折元戎,脫民于俘,乃更賞嘆,共剡薦之。在永,永尚巫鬼,里社舁土木偶相,昏晨服食,共具以侈相誇,民坐凋攰。公臮樊侯毀淫祠數百區,以窒其妄。又撤其材,以給黌舍、公廨、倉庫之用,公私便之。在衡,安仁盜袁舜一怨苦播州餉,負險挻亂。既誅,朝廷宥其餘黨甚衆。民有越軍砦為竊攘者,有司得之,獨以強論不赦。公曰:「彼從盜為亂,猶貰殊死。此因亂為盜,乃服上刑,不可,請併舍之。」議上,卒從其言。在湘潭,范重二者嘗過友家,乘虛撢供佛鑞器以歸,友踪跡甚急,范慚怖而返之物。游徼發擿之,拘范及友於官。公推讞得實,既而有赦。吏欲墨范臂,景跡其身。公謂詞未送官,物先入主,法不湼,亦不當錮。范卒為良民。在長沙,征算不苛,羡增秋毫歸官。在撫州,豪民有龔胡者,為造楮幣十餘年 【「為」字明弘治本作「偽」。】 ,轉鬻閩、浙,聲已狼藉。計蹙,自首官。疑有隱,索之,闕地得宿用版印繈數皆倍所首。獄輸,朝廷遣使分道處決。龔厚貲祈免,姻族又助其營救,已議減死。公持不可,曰:「首寡隱多,去末存本,與未首同。」衆莫能蔽,乃置諸法。末奉祠在京,祠祿優暇,而年近休致,諸子又皆顯融,力請謝事,未報,得痞疾薨于官。生以中統二年辛酉十一月丁亥,薨以泰定四年丁卯二月癸酉,壽六十有七,葬以是年十一月壬午,祔安陽武官原新塋。
許氏世居許昌,曾高已上,金亂失譜。祖考隱德曠僚,諱信。考贅彰德湯陰,因徙家焉。初贈亞中大夫、彰德路總管、輕車都尉,追封高陽郡侯,再贈嘉議大夫、僉書樞密院事、上輕車都尉,追封魯郡侯,諱毅。妣以孫婦趙氏讓封,初追封湯陰縣君,再封高陽郡君,累封高陽郡夫人,進封魯郡夫人,姓宋氏。公初贈嘉議大夫、禮部尚書、上輕車都尉,追封高陽郡侯,進贈中奉大夫、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護軍,追封魯郡公。配高氏,萬寧縣尹榮女。初封恭人,再封湯陰縣君,累封高陽郡君,進封高陽郡太夫人,追封魯郡夫人。恭謹令淑,孝敬事姑,惠慈睦婣,性多愍惻,尤樂施予。聞故舊家有喪,致廢飲食。拯閭里貧病,如救溺焚。魯公待客好豐,諸子隆師蓄書,嘗鬻簪珥以繼其資。雖居中饋,經營彌縫,能使夫子處約之久,不失令名,有古賢媛之風焉。至順二年辛未五月庚子卒于揚州,壽六十有七。繇僉樞而下,皆以安陽公貴推恩。
伯子有恒,大寧路儒學正,調大理路軍民總管府知事。篤於養志,力於幹蠱。魯公年四十,不親細故,內獲夫人儉勤之助,外藉伯子開敏之資,用能安居樂道,專致教子,以有今日。先魯公祥之二日卒,年四十有五,時論惜之。娶李繼狄,集賢直學士文中之女。仲子有壬,是為安陽公,登延祐二年進士第,初授同知遼州事,歷山北廉訪司經歷、吏部主事、南臺內臺監察御史、詹事院中議、中書左司員外郎、右司左司兩郎中、兩淮都轉運鹽使,兩為參議中書省事、治書省御史,陞中奉大夫,兼奎章閣學士院侍書學士,同知經筵事,拜中書參知政事,轉通奉大夫,以本官知經筵事。在位有相業,臨事決議,不愧古人以封讓祖姑者。其初娶景州儒學教授永平趙兼善女,金源世科進士家也。繼室趙氏,銀青榮祿大夫、中書平章政事、魯國公世延女也,並封魯郡夫人。叔子有儀,經筵簡討、武昌水陸事產副提舉,娶劉平江知州傑之女。季子有孚,國學上舍生,登至順元年進士第,授承事郎、湖廣等處儒學副提舉,改湖廣行省簡較官。娶張繼賈,安慶總管汝三女也。女二,長巽貞,適江西行省都事趙彝。次安貞,未嫁而卒。孫男四,寶山、燕山、白耇、黑耇。孫女五,小茶、三茶、增茶、順茶、相茶。
公器識深長,學問篤實,內行慎獨,外交盡忠,性不能酒,長夏盛暑,衣冠儼然,書不釋手。為貧謀養,不擇祿仕間,關外補四十餘年,僦屋以居,糴市以食。親故嘗靳之曰:「君位劣祿薄,親年又高,何狷介至是?」公笑曰:「為臣當廉,何有大小之別。記獨不云『小臣廉』乎?」宋夫人年二十八居婺,守節自誓,迄公成人,教育甚至。公逮事終身,子職無闕。司征長沙,作綵衣堂,以志其樂。宋夫人病利,力求去職侍疾,寢食為廢。初喪號慟,絕而復蘇。旅殯原上,苫塊廬墓者三年。每晝端坐木下,狀如泥塐,樵夫牧竪迫而視之,始驚為公。年踰五十,時祭必哭,哭必致哀。喪禮倣古,不用緇黃,人始議其儉,及送終之厚,祀事之豐,莫不願習行之。既祥,非疾病蔬麪不撤。臨江之除,訝吏再四,必後其妻孥,守丘壠乃去。今長沙人即公廬墓之地作書院,以表其孝,請于中書得永額,所植松柏,愛護之成林。晚歲研精理學,易簀之年,正月朔日,命諸子講周子太極圖說,至原始反終,慨然而嘆,因論人生修短,有若將終焉之意。舅氏宋君寶,早年擇師訓公,遇若己子,公迎養以禮,有子,為娶令族,俸入盡以資之。始生彰德之東程岡,因以東岡為號,後更號真拙。著經濟錄四卷、女教六卷,尤長於詩,有東岡小藳傳于世。仁廟初策進士,漢人賜緋者十有一人,唯安陽公年財二十有九,父母具慶,時人歆之,每以為義方之勸。公在會福,安陽公官已卿士,而公身教嚴厲,安陽公出入必咨,廩然前修家法。公疾,禱神謁醫,靡不極至。公薨,貧不能治歛,又思得美檟,哀慕不知所為。朝廷聞而厚賻之,始克歸葬。公葬,墓土未燥,安陽公數遷,遂至宰輔,故贈親之典,備極哀榮。惟公生平種德行義,自厚其躬,而逡巡退託,未嘗有幾微責報於天,求上於人之意。迨夫積善之報,在理必然,則人固莫之與京,天亦莫之或違也。狀公行者,為今南臺侍御史濟南張公起巖,志公壙者,為今御史中丞浚儀馬公祖常,至玄為神道碑,三人皆安陽公同年進士。嗚呼!斯亦他貴臣家所難,而魯公有焉。
銘曰:允矣魯公,生而敦龐。為儒則通,治吏不尨。儒通不窮,若歲徒杠。吏尨則蒙,乃昬然釭。發聲粵禺,初武之跫。嬰身事衝,不振不摐。憂民有忡,遇事無■〈忄雙〉。或縱爾于罿,或逸爾于鏦。或觹爾倥侗,或鞣爾幻哤。世涂憧憧,公志悾悾。蒍于渢渢,與俗異腔。且行且■〈辶〈垂馬〉〉,孰搏孰控。盤桓令終,德厚信矼。荊士景從,鹿隱維龐。江夏向風,黃孝無雙。釃河為灉,導岷為江。溯源之鴻,沿流漎漎。高陽豐彤,庭堅龍降。仲才棟隆,仲力鼎扛。公也亢厥宗,仲也爽我邦。洹水浺瀜,太行崆■〈山〈亠凶几,上中下〉〉。偭山為雄,厭水勿洚。若堂其封,堅珉如玒。石人載礱,其樹如幢。仲詞春容,銘諉友蠢。公當如崇,仲盍表于瀧。翰林侍講學士、通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兼國子祭酒歐陽玄撰,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趙孟頫書篆,能靜處士茅紹之集勒。至正四年歲在戊寅八月吉日建。
○集句成讖
天順七年,予在廣東肇慶軍前用舊韻集趙子昂詩五絕句寄永熙,致之羣公,首章云:「我來君去苦相違,蕭索山川樹影稀。知己如今居鼎鼐,休文何事不勝衣。」時永熙甫自關北遷兵部也。明年五月予入議,過浙時,永熙遷官,在藩司留連數日別去。夫孰知不久,而予再為關北之行。又不久,而永熙起巡二廣,而此詩竟成前讖耶,不偶然也。近又簡交游集,景泰中,予在赤城,欽謨自史館集唐詩二首見寄,首章亦曰:「南征復北還,離居不可道。封侯竟蹉跎,志士白髮早。平生一片心,未得展懷抱。」斯又謂之偶然可乎?吁!亦異矣。
○海市
登州蓬萊縣納布老人言,海市惟春三月微微吹東南風時為盛,多見者。城郭、樓觀、旗幟、人物皆具,然變幻非一,或大而為峯巒林木,或小而為一畜一物,皆有之。其色類水,惟青綠色。大率風水氣旋而成,西風北風無之,故冬月則罕見也。蘇東坡有海市詩云。
○土薄歲入少
朱子答張仁叔之問曰:「李悝百畝而收百五十石者,粟也,晁錯百畝而收不過百石者,似恐是米,然則其多少固有不同矣。粟一石直錢三十文,一歲而止用三石,可見古來錢重。然其賣買皆然,則人亦不以為病也。」又按宋鄭宣撫鎮蜀時,於關外四州營田二千六百餘頃,除糧種外,歲入官十四萬斛有畸。及其於金州營田五百餘頃,歲入却止萬八千餘斛。以此觀之,其為不同者,或者四州田腴,金州田薄之故。則晦庵粟米之分,所料亦恐未為的當也。宣府官田,成化二年所種四千餘頃,收粗細糧止及七萬四千之上,較之吾崑旱麥水稻田土每畝歲收米麥四石之上,則關北地土可謂最薄也已。
○緝事軍
軍中探聽賊中動靜消息,及專備急幹使令之人,如宋時西邊所謂急脚、急步者,今湖湘謂之健步,西北二邊稱夜不收,惟廣中則稱緝事軍。此輩固自有得力人,但其間儘多虛誑壞事,受賄通賊小人,顧亦在於用之者何如耳。
●水東日記卷三十二
石亨新第
晦庵真蹟
山西疆里圖
龔鈍庵民風詩
虞雍公奏議序
○石亨新第
英宗皇帝一日御祥鳳樓,恭順侯吴瑾、撫寧伯朱永等被召入侍。時忠國公新第成,上顧問左右曰:「此何人居也?」永等謝不知,瑾獨叩首對曰:「此王府耳。」上笑曰:「非也。」瑾曰:「非王府,則誰敢如此?」上顧太監裴當曰:「爾聞若所言乎?」蓋忠國新第極其宏侈,上久疑之,而亨昏愚不自知,此亦驂乘之萌耳。平胡將軍、總兵官、撫寧侯景昌云。景昌曾被眷遇,能談舊事,其言亦不妄。惜師行匆匆,不暇他及,姑記此一事,尚有俟於他日也。
○晦庵真蹟
宋劉文節公光祖,蜀簡州人,與晦庵同時同道,端人正學,晦庵極其推重敬服。朱子大全正集有與劉德修書一通,續集所編三通內重出,即前正集一通,別集又有一十一通,後又有三通,皆題曰後溪之曾孫曾元家藏。顧山周拱維瞻以朱范遺墨卷見貽,晦庵真蹟片紙,蓋即別集之前第十書也。但首尾月日、具禮官位、寒暄叙次數語特完耳。卷中有吴思庵先生題字,考論既當矣。而予頗以大全編次前後失倫,略為叙正,錄附其後。德修書次另一小帖,亦出親筆,但疑其非與德修者,茲不復論。若范石湖書,則析出別裝也。
二月十一日熹頓首再拜上記德修官使、直閣左史舍人老兄:頃因閣中人還報狀,不知已達未也。不聞動靜又許久,嚮往德義,未嘗去心。比已春和,恭惟燕居超勝,台候萬福。熹自去冬得氣痛足弱之疾,涉春以來,益以筋攣,不能動轉。懸車年及,不敢自草奏,又嬾作羣公書,只從州府申乞謄上,乃無人肯為作保官者。近方得黃仲本投名入社,亦未知州郡意如何。萬一未遂,即不免徑自申省矣。機穽冥茫,不容顧避,姑亦聽之而已。去歲數月之間,朋舊凋落,類足關於時運氣脈之盛衰,下至布衣之士,亦不能免,令人愴恨,無復生意,然此豈人力之所能為也哉!偶劉主簿還蜀,附此草草。邈無會面之期,惟冀以時自愛,為吾道倚重,千萬,至懇不宣。熹頓首再拜上記。
○山西疆里圖
山西疆里圖,蓋山西左布政使丘凌封來印本, 【此句明弘治本作「此圖蓋據今山西左布政史丘陵封來印本縮而為之者也」。】 名山大川,如恒、霍、黃河之類,間見一二,若太原有晉王府,大同有代王府,其分封支邑尚多護衛等屬,此皆不具。所具者,都、布、按三司,行都司一,行太僕寺一,河東陝西都轉運鹽使司一,府三,州二十一,直隸者五,府屬十者六,縣七十五,直隸者十七,州屬者五十八,衛二十,所一百九,守禦所八,衛屬所一百一,內磁州守禦所別在河南界中,此之直隸寧山衛蒲州守禦所蓋在山西境內,所謂犬牙相制云。
抑予于斯圖有感焉。景泰壬申夏,以參政之任駐太原,不過旬日,即為雲中、上谷之行。未幾,有協贊獨石之命。自是望并州如故鄉,不復得西轅也。茲復臨邊,雖山西之民間得再見,然亦一切從事于芻糧徵納督過之而已,蓋無毫髮之惠及于山西之人。而吾昔者固嘗食其廩而役其力矣,情何如哉!當時號同官者頗多,以不坐藩司,亦有至今不相識者,謾記于後,正恐不能無遺漏焉耳。
左布政使:楊鼎廷器,扶溝縣人。
張茂景芳,咸寧縣人。
右布政使:侯復,昌平縣人。
陳翌冲霄,虹縣人。
左參政:王英,閩縣人。
劉訓忠言,麻城縣人。
右參政:王庾仲京,江夏縣人。
楊璿叔璣,無錫縣人。
左參議:祝顥維清,長洲縣人。
右參議:郭恕安仁,鷄澤縣人。
魏琳廷珪,肥鄉縣人。
于泰伯亨,德州人。
畢鸞冲霄,井陘縣人。
○龔鈍庵民風詩
崑山龔鈍庵老先生今年八十七矣,碩德奧學,巋然鄉邦之重。偶於書笥中得其景泰中寄來關北民風詩數章,有杜荀鶴時世行風致,以其與流俗輩所為空言無補之詩不同,且於吾徒在人上者有警也,錄置冊中云。
民風詩七言近體八首:「種田生計如蟬翼,非橫其如貪暴何。散者每廉收者厚,得之常少失之多。鰥孤未免為溝瘠,官府何曾媿槖駞。莫為清高風雨隔,蓬仙須聽玉川歌。」「疫癘饑荒相繼作,鄉民千萬死無辜。浮屍暴骨處處有,束薪斗粟家家無。只緣後政異前政,致得今吴非昔吴。寄語長民當自責,莫將天數厚相誣。 【後政指某,前政指某。】 」「昨過任溪南北村,百家能得幾家存。春秋旦暮常愁餓,父母妻孥半病瘟。荇粉磨成連濁土,榆皮剝盡到深根。相逢無復人形狀,兩頰何曾斷淚痕。」「釜可生魚甑有塵,此言今日始知真。極貧只為無他業,大患皆因有此身。顧行耻隨偷作伴,惜名樂與死為鄰。西風昨夜動寒信,凍殺不知多少人。」「賦得田家苦楚吟,一番歌咏一傷心。妻孥命賤等黃土,薪米價高同白金。四隅常有盜賊警,百里寂無鷄犬音。相逢父母聚頭哭,淚滴洪波到底深。」「自憐鬚髩白如銀,不道今年遇此迍。數畝薄田俱付水,百般老病盡隨身。念渠漂泊無家者,與我同為失所民。終夜悲吟聲不絕,半因憂己半憂人。」「一經水旱便流離,風景蕭條思慘悽。到處喚春空有鳥,連村報曉寂無鷄。頹垣棄井荒蕪宅,苦調哀音凍餓妻。更有社公同寂寞,年來不復享豚蹄。」「說與農夫聽我吟,我吟真是汝規箴。雖然此歲遭斯戹,未必明年復似今。寧使鳶烏饜腐肉,莫同鼠狗喪良心。只今父母深憐汝,日夜悲哀淚滿襟。 【新令鄭公有愛民心。】 」
五言近體四首:「歲運遭凶厄,民風可奈何。不禁潮汹湧,莫禦雨滂沱。盡浸千家屋,都沉萬頃禾。乾坤浮日夜,豈必洞庭波。」「潮挾兼旬雨,登時水橫流。鯉從床下躍,鷗向枕前浮。措手知無地,將何望有秋。野翁如杜老,日夜為民憂。」「骨肉流離苦,江湖歲月長。露棲同鳥雀,草食似牛羊。到處即居處,異鄉非故鄉。問渠愁幾許,洪水共湯湯。」「為問水荒子,何年歸種田。岸塍俱壞盡,屋舍久無全。父母饑難忍,兒孫凍可憐。一朝如一歲,安得到來年。」
七言絕句五首:「無食無家種種難,風霜漸迫敝衣單。已知性命同螻蟻,不死饑中定死寒。」「常年村鼓響鼕鼕,知是田家樂社公。不道今朝逢社日,但聞人哭水聲中。」「自從父母育微身,叨長吴中七十春。雖道幾番遭水旱,不曾饑殺許多人。」「常歲朝曦夕照邊,千村萬落暗炊煙。如今百姓流移盡,只有滔滔水拍天。」「缺食小民方困苦,憂時野老正辛酸。聊成短述將何用,或備仁明得採觀。」
右拙作寫畢,復得一絕,併書奉上:「鍋無粒粟竈無薪,只有松楸可濟貧。半賣半燒俱伐盡,可憐流毒到亡人。」
○虞雍公奏議序
丞相雍國忠肅公奏議序:「士不觀其常,觀夫處其變而不失其常者,斯可以為士矣。常也者,天地之大經,君臣之大義,中國夷狄之大分,而天下國家之大計也。當平居無事時,孰不陳大經,明大義,別大分,語大計,昌言放論,若不可以斯須忘。及一朝遇其變,而忽然忘之,視古今之常道,萬世之正理,乃安其所甚屈而莫之恤,曾匹夫之勇不若也,可勝嘆哉!」
余讀雍國忠肅虞公奏議二百二十有七篇而慨然有感焉,世但知采石之戰有七千之卒而却虜兵四十萬,其功甚偉,不可得而沒其實也。然忌者猶曰:「是適然而已也。」曾豈知公於紹興辛巳之前,已因輪對面奏,虜必叛盟,兵必分五道,正兵必出淮西,奇兵必出海道,宜令良將勁卒備此二境。其先事之識,已絕出乎衆人之表矣。逮夫出疆歸闕,又極論之,繇是高宗皇帝擢為中書舍人。而亮果叛盟,上令侍從臺諫集議,公獨曰:「今令成閔以五萬人守禦上流,未之得也。上流固當益兵,然虜兵必出兩淮。竊料虜以虛聲分我之兵,使行在虛弱,以成其出兩淮之姦謀。」因白宰相陳福公康伯宜速奏知,令成閔五萬人到池州駐池州,到江州駐江州。它日虜重兵出上流,則荊湖之軍扞於前,江、池之軍進而援之。虜重兵出淮西,則池州軍出巢縣,江州軍出無為,可為淮西官軍之援。是因一軍之出而兩用之,最為得計。丞相善其言,亦未奏行也。公於集議反復陳之曰:「不如是,臣不知稅駕之所。」及遣公勞師於采石,事已大壞。公以書生收合亡卒,激厲諸將,旋置於倉卒之際,而破虜於俄頃之間。嗚呼!非胸中素所蓄積,忠誠足以動天地、感人心而作士氣,未易成此偉績也,而曰「是適然而已也」而可乎?自昔狃勝者必忽其餘憂,公又令設備於瓜州,其他區畫,悉各精密而不苟,虜遂遁去,乃徐請車駕還行都,皆歷歷見於奏疏也。
孝廟嗣位,公出入往來兩淮、荊襄、秦陝之間無寧歲,撫御諸軍,協和大將,懷來中原之民,預計兵食之闕,其規摹何如也。志未盡展,而議棄陝西新復之州,議棄唐、鄧、海、泗藩籬之地,議發回歸正忠義之人,其論已紛然而出,公連年舉之凡四十餘奏不置也。而遠不勝近,外不勝內,寡不勝衆,卒使大經不明,大義不著,大分不立,大計不行。公雖居將相之任、台鼎之司,而沒有餘恨。余竊嘗妄論本朝多議論而少成功,雖盛時猶然也,而況於積習消靡之後。夫使人皆喜逸而惡勞,誰則任其勞?使人皆圖安而懼危,誰則當其危?中興以來,前有魏國張公,後有雍國虞公,為國家仕其勞而當其危者也。彼曾不少愧焉,又忍妄短毀之乎!今殘虜奔播,有可乘之機。公之奏篇,當使流傳海內,俾有志之士讀之興起,用其遺策,而復我舊疆,雪我大耻,是公九原之心也。前年余與東漕魏了翁嘗跋公之友衛國文定趙公雄所述乾道辛卯烏林答天錫慢侮紫宸殿上,而公從容折之之事,所當刊之於奏篇之後,不然世豈盡知之歟?因公之孫剛簡欲序其篇端,乃併及焉。嘉定十年冬十月顯謨閣直學士、太中大夫、提舉隆興府玉隆萬壽宮、陽安縣開國伯劉光祖序。
劉文節公文章世不多見,偶從虞氏得此篇,而適有感於公所謂遠近內外勞逸安危之說,謹具錄之。
●水東日記卷三十三
蘭亭禊圖詩序石刻
韓魏公墳
巡按御史
西園雅集圖臨本
○蘭亭禊圖詩序石刻
王右軍羲之蘭亭詩有「詠彼舞雩」之言,亦可見其襟抱不凡。其與桓溫戒謝萬之言,又其淺者耳。嗚呼賢哉!世之好言右軍者,顧獨取其字畫,又甚而泥於籠鵝之說,此不幾於以戲劇處先賢耶?惜哉!惜哉!李伯時禊圖,淳祐改元辛丑廬陵曾宏父刻於其鳳山別墅,今在紹興,古意猶存,非諸處翻刻本可及。然歲久搨多,損剝亦甚。間錄其詩文,而唐柳諫議、宋米元章二公真蹟附焉。宏父詩跋,及其所考訂諸雜記等詩文多,故弗錄。若宋高宗一札,以高宗非明於知人者,雖有右軍,當亦不知用其眷賞之勤拳,蓋特藝焉而已,故亦無取焉。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羣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暎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取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以為陳迹,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生死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繇,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繇今之視昔,悲夫!故列叙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一十一人詩兩篇成,一十五人詩一篇成,一十六人詩不成,各罸酒三觥。
郡功曹魏滂:「三春陶和氣,萬物齊一歡。明后忻時豐,駕言暎清瀾。亹亹德音暢,蕭蕭遺世難。望巖愧脫屣,臨川謝揭竿。」
右將軍王羲之:「代謝鱗次,忽焉以周。欣此暮春,和氣載柔。詠彼舞雩,異世同流。亹亹齊契,散懷一丘。」「仰視碧天際,俯瞰淥水濱。寥閴無涯觀,寓目埋自陳。大矣造化工,萬殊莫不均。羣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
散騎常侍]曇:「溫風起東谷,和氣振柔條。端坐興遠想,薄言遊近郊。」
滎陽桓偉:「主人雖無懷,應物貴有尚。宣尼遨沂津,蕭然心神王。數子各言志,曾生發清唱。今我欣斯遊,慍情亦蹔暢。」
前餘杭令謝藤。
侍郎謝瑰。
王凝之:「莊浪濠津,巢步潁眉。冥心真寄,千載同歸。」「烟熅柔風扇,熙怡和氣淳。駕言興時遊,逍遙暎通津。」
潁川叟友:「馳心域表,寥寥遠邁。理感則一,冥然斯會。」「去來悠悠子,披褐良足欽。超迹修獨往,真契齊古今。」
行參軍事丘旄。
前餘杭令孫統:「茫茫大造,萬化齊軌。罔悟云同,競異標旨。平、勃運謀,黃、綺隱几。凡我仰希,期山期水。」「地主觀山水,仰尋幽人踪。回沼激中逵,疏竹間修桐。因流轉輕觴,冷風飄落松。時禽吟長澗,萬籟吹連峯。」
琅琊王友謝安:「伊昔先子,有懷春遊。契茲言執,寄傲林丘。森森連嶺,茫茫原疇。迴霄垂霧,凝泉散流。」又五言:「相與欣佳節,率爾同褰裳。薄雲羅景物,微風翼輕航。醇醪陶丹府,兀若遊羲唐。萬殊混一象,安復覺彭殤。」
行參軍曹茂之:「時來誰不懷,寄散山林間。尚想方外賓,□□有餘閒。」
府主簿任凝。
左司馬孫綽:「春詠登臺,亦有臨流。懷彼伐木,肅此良儔。修竹陰沼,旋瀨營丘。穿池激湍,連濫觴舟。」右一。「流風拂枉渚,停雲蔭九臯。鶯語吟修竹,游鱗戲瀾濤。携筆落雲藻,微言剖纖毫。時珍豈不甘,忘味在聞韶。」右二。
潁川庾蘊:「仰想虛舟說,俯歎世上賓。朝榮雖云樂,夕斃理自因。」
王獻之。
王肅之:「在昔暇日,味存林領。今我斯遊,神怡心靜。」「喜會欣時游,豁爾暢心神。吟詠曲水瀨,淥波轉素鱗。」
鎮軍司馬虞說:「神散宇宙內,形浪濠梁津。寄暢須臾歡,尚想味古人。」
府主簿后綿。
參軍孔熾。
行參軍楊模。
任城呂系。
參軍劉密。
王玄之:「松竹挺巖崕,幽間激清流。消散肆情志,酣暢豁滯憂。」
前永興令王彬之:「丹崕竦立,葩藻暎林。淥水揚波,載浮載沉。」「鮮葩暎林薄,游鱗戲清渠。臨川欣投釣,得意豈在魚。」
郡五官謝繹:「縱暢任所適,迴波縈游鱗。千載同一朝,沐浴陶清塵。」
王徽之:「散懷山水,蕭然忘羇。秀薄粲頴,疏松籠崕。遊羽扇霄,鱗躍清池。歸目寄歎,心冥二奇。」右四言。:「先師有冥藏,安用羇世羅。未若保冲真,齊契箕山阿。」右五言。
府功曹勞夷。
行參軍徐豐之:「俯揮素波,仰掇芳蘭。尚想嘉客,夅風永歎。」「清響擬絲竹,班荊對綺疏。零觴飛曲津,歡然朱顏舒。」
前長岑令華耆。
徐州西平曹華:「願與達人游,解結遨濠梁。狂吟任所適,浪■〈氵不〉無何鄉。」
王蘊之:「散豁情志暢,塵纓忽已捐。仰詠挹餘芳,怡情味重淵。」
鎮國大將軍椽卞迪。
司徒左西屬謝萬:「肆眺崇阿,寓目高林。青蘿翳岫,修竹冠岑。谷流清響,條鼓鳴音。玄崿吐潤,霏霧成陰。」「司冥卷陰旗,勾芒舒陽旌。靈液被九區,光風扇鮮榮。碧林輝翠萼,紅葩擢新莖。翔禽撫翰游,騰鱗躍清泠。」
前上虞令華茂:「林榮其欝,浪激其隈。汎汎輕觴,載欣載懷。」
山陰令虞谷。
前中軍參軍孫嗣:「望巖懷逸許,臨流想奇莊。誰云真風絕,千載挹餘芳。」
彭城曹諲。
任城呂本。
陳郡袁嵪之:「人亦有言,得意則歡。佳賓即臻,相與游盤。微音迭詠,馥焉若蘭。苟齊一致,遐想揭竿。」「四眺華林茂,俯仰清川渙。激水流芳醪,豁爾累心散。遐想逸民軌,遺音良可玩。古人詠舞雩,今也同斯歎。」
行參軍王豐之:「肆盻巖岫,臨泉濯趾。感興魚鳥,安居幽跱。」
後序 孫綽:「古人以水喻性,旨哉,非以淳之則清,淆之則濁耶?故振轡於朝市,則充詘之心生。閑步於林野,則寥落之意興。仰瞻羲唐,邈然遠矣。近詠臺閣,顧探增懷。聊於曖昧之中,期乎瑩拂之道。暮春之始,禊于南澗之濱,高領千尋,長湖萬頃,乃籍芳草,鑑清流,覽卉物,觀魚鳥,具類同榮,資生咸暢。於是和以醇醪,齊以達觀,快然兀矣,焉復覺鵬鷃之二物哉!耀靈縱轡,急景西邁,樂與時去,悲亦系之。往復推移,新故相換,今日之迹,明復陳矣。原詩人之致興,諒歌詠之有繇,文多不載,大略如此,所賦詩亦裁而綴之如前,四言五言焉。」
蘭亭詩兼公權續得者亦上,伏惟簡領入篋,餘冀面話不次。十二日公權狀上給事閣老,閣下青標換却舊者,謹空。
右唐中書令河南公褚遂良所搨晉右將軍王羲之蘭亭宴集序,并諫議大夫柳公權所得羣賢詩,御史簡法李公麟製圖,皆駙馬王晉卿家所藏,可謂三絕。崇寧三年六月十五日襄陽米芾書。
○韓魏公墳
「未歸三尺土,難保百年身。已歸三尺土,難保百年墳。」不知何人語,要亦至理也。新除永寧倉官,彰德安陽縣人,監生出身,問韓魏公之後,其言曰:「子孫聞在浙中,安陽絕無人。雖有韓磐知縣家,非其族也。城中有魏公廟,有司歲一祭。晝錦堂記在其中,即蔡襄所書者。墳去城不及二十里,碑石羊虎悉無存者,多是近年營建趙王府時鑿之煉之盡矣。數年前,亦經盜發,今惟荒烟野草之區而已。」聞之慨然,愈增感乎斯言。
○巡按御史
景泰壬申歲,予出官山西,時山西巡按御史慈溪王鼎,是年蒞事大同宣府,七年始以訃還。巡按凡會五人,華亭張鎣、安化璩安、淶水張鵬、通許賈恪、蜀人黃紀是已。紀不及相見,而於先人嘗奉賻也。天順二年,有兩廣之行,廣東巡按者,呂益、白侃、莊歙、李曰良、王朝遠、涂棐。棐嘗遇之道次,清軍則宋榮,採珠則呂洪,護軍則王齊。廣西巡按則吴禎、吴綽、劉淵、袁紀禎。又協贊清軍者易廣,廣東勘劇賊劉清事又有馮定。乙酉歲復來宣府,則有吴編、馮昱、展毓,與今馮徽,又四人矣。御史巡按,祖宗成憲也。一方得一人,則一方倚賴之,一年得一人,則一年倚賴之,不得其人則否,其所任不既重乎!
○西園雅集圖臨本
西園雅集圖,李伯時之筆,不可知已,僅於黃文獻公晉卿述古堂記中得之。近時楊文貞公嘗見劉松年臨本,楊文定公嘗見趙仲穆臨本,然皆有不同處。予嘗於董仲魯中舍家見匹紙水墨入細一卷,亦奇絕,不曾裝裱,亦無題欵,不知為何人筆也。
●水東日記卷三十四
禱祈道釋文
太監陳蕪恩寵
白樂天畫像
西園雅集人數
宣府衛所屯堡等數
窾外同事諸將
○禱祈道釋文
宋歐陽文忠公、朱文公文集具在,無作禱祈道釋之文。若南豐諸公則有之。又如范文正公用水陸齋薦祖先,文山丞相有誕節升遐保安等諸疏。近世名卿,若楊東里先生,志同歐、朱,楊文定公則嘗以母疾有集慶之為,于節庵巡撫河南、山西,每旱輒有雷壇丹詞,亦見各不同耳。
○太監陳蕪恩寵
御用監太監陳蕪,交阯人,永樂丁亥入內府。宣廟為皇太孫,蕪在左右,既御極,即陞太監,賜姓名曰王瑾,字潤德,又賜「肅慎」圖書,武定州還,賜玉帶、金鞍、廐馬、金帛、寶楮。陳廬陵循誌云,東夷北虜西戎南蠻竊發,蕪皆與征行,皆被重賜。又嘗被賜詩章,及範金為圖書四,曰「忠肝義膽」、曰「金貂貴客」、曰「忠誠自勵」、曰「心跡雙清」以賜之,且予兩夫人及養子陳林一官,令亦從其姓曰王春也。其景泰中疾,命太醫官八人絡繹齎御藥往視,中官遺金帛飲饌、問安否不絕于道,既卒,官其族與其從者十二人,賜祭,賜帛,賜鈔五十萬緡,謂內臣恩寵鮮有出其右者。蓋蕪又有保抱皇子之功,誌祕不言也。中官之寵任,肇於文皇,如孟繼諸人,可知自後益盛矣。嘗記童時蕪過太倉,封西洋寶船,勢張甚,此誌所不具聞。蕪性慈仁,而其下人則不可犯,蓋中官通病云。
○白樂天畫像
白樂天畫像一幅,二像對立,一則五十時容,一則六旬後真也,上有自贊,別稱為蓬婆 【洛南地名。】 仙,此幅元末尚存北方人家。
○西園雅集人數
西園雅集圖,楊東里云,嘗見熊天慵先生所題詩及黃文獻公述古堂記,皆十六人。文獻據鄭天民之記,鄭記作於政和甲午,可徵無疑。但劉松年臨本無張文潛、李端叔、陳無已、晁無咎四人。蓋臨伯時者,如僧梵隆、趙伯詢輩非一人,不能無異矣。楊文敏公題葉石林所序本則云,此十二人,蓋李伯時、王晉卿、蘇氏兄弟、蔡天啟、黃魯直、秦少游、米元章、王仲至、劉巨濟、陳碧虛、圓通大士也。考之鄭天民記,復增張文潛、李端叔、陳無已、晁無咎為十六人。及觀陳思允所題,則又少李端叔、陳無已二人,為十四人。今此本於思允所述相似,獨卷首增張文潛為四人,則與述古堂所記實同,而於石林、天民序記皆不相合。此二說有不同,文敏說亦欠明白,當考。
○宣府衛所屯堡等數
宣府在居庸西北,其東自永寧衛南口起,迤西至西陽河南土山臺、大同天城衛界止,一千九百七十三里三百二十六步,沿邊腹裏臺隘口八百二十二座處,有鎮守、鎮朔將軍、總兵官、副總兵、左右參將、參將,所統萬全都指揮使司為衛所者十有九,為城為宿兵牆堡者共三十二。蓋中軍,宣府前、左、右三衛,興和守禦所,城一,趙川、大小白楊、葛峪、常峪、青邊口堡六。北路,口外開平衛在獨石城,龍門守禦所在李家堡,有龍門衛城,有馬營、雲州、赤城、鵰鶚堡。又有守長安嶺、懷來衛中所,通為城堡者八。東路,懷來、永寧、隆慶左右、保安五衛,美峪守禦所。又有守隆慶州永寧衛後所,隆慶、保安二州,永寧一縣,而總為城者五。西路,萬全左右、懷安、保安右四衛,城三,柴溝、西陽河、洗馬林、新河、張家二口堡五。南路,蔚州衛,廣昌守禦所,二城。又有順聖川東城,舊弘州西城,而直隸隆慶衛在居庸,糧芻亦屬宣府。廣靈、靈丘二縣隸大同府,則惟撥軍守戍焉。成化元年修飭,舊有拒敵堡五十二,屯堡七十九,新增築屯堡五百七十二。新舊屯堡編以千文,起「天」字屯堡,止「於」字屯堡,通七百三座。增補虜使邊氓往來孔道暖鋪,通前後共六十九座。編第用字,則知、仁、聖、義、忠、和、孝、友、睦、婣、任、恤、禮、樂、射、御、書、數、文、行、信、教、杜、子、美、上、韋、左、相、八、荒、開、壽、域、一、氣、轉、鴻、釣、霖、雨、思、賢、佐、丹、青、憶、老、臣、豈、是、池、中、物、繇、來、席、上、珍、廟、堂、知、至、理、風、俗、盡、還、淳云。各屬原額屯操守戰官軍、舍、餘、土兵等六萬六百六十六員名,是年報夏季數,除逃亡外,實五萬七千二百六十一員名,實食糧文武官吏軍兵五萬四千八十八員名。騎操走遞馬驢二萬三千四百八十二匹頭,邊儲細糧一百五十五萬九千二百五十九石三斗九升三合二勺,馬料豆四十萬七千一百六十四石二升二合七勺,銀一十一萬三百八十七兩六厘,綿布三十七萬二千八百六十七匹二丈四尺四寸,綿花三十五萬二千七百一十八斤二兩三錢,馬草六百一十三萬九千六百八十二束六分。奉勑官田者,是年買補官牛五千七百一頭,作一千八百九十八具零二頭,墾地四千一百六十九頃六十畝,收糧七萬一百二石二斗九升一合,買馬一千五百十九匹,詳見玉音碑。碑所遺,則是歲飼牛所餘藳秸八萬九千一百五十六束一分,每束重一十七斤,易銀二千五百二十兩四錢七分,俱充公用。衛所公務牛四百八十四頭,地三百六十一頃八十五畝,得糧八千九百五十二石一斗三升四合。驛站公務牛九十五頭,地九十一頃,得糧一千八百一十二石六斗三升二合。衛所以給公私百需站道,以為慰勞行役之費,亦肇自是年,繼是而有為則月益而歲增矣,當不一書。
○窾外同事諸將
予自景泰三年夏至宣府,十一月奉勑協贊窾外軍務,七年十一月奉訃還。于時曹州李公秉總督邊儲,參贊軍務,兼理巡撫,進提督軍務。總戎則都督紀廣,其副都督楊能。廣卒于位,都督過興代之,暫設而即去。有副將都督衛穎,參將署都督張欽,即予所謂官多而不和者。能被召以懷來參將都督楊信升副總兵,代信者,都指揮夏忠。不久忠卒,署都督僉事趙輔寔代之。若萬全右衛,則都督江福,後以事免。代之者參將都指揮張林,兼守西路也。天順八年秋,予以巡撫重臨上谷,適又受代李公焉。茲特以窾外昔日同事諸將佐具列于前,而今日之所與, 【據今丁亥夏四月而後凡見任者,其前後更調不重見也。】 則續書之。
鎮守獨石等處宣府副總兵、後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孫安。
右參將提督守備萬全都司都指揮僉事周賢。
協同提督守備懷來衛指揮同知吴良。
赤城隨哨把總指揮梁翥、馬英、杜旺、鄭友、薛顯、周源。
守備都指揮使王林。
僉事張林、沈禮、黃瑄、張傑、王榮、申義、張壽、鄭祥。
指揮同知陳忠、張琥, 【此句「張琥」二字原脫,今據明弘治本補。】 僉事常貴。
協同守備指揮使王鼎、朱通、吴昇、姚瑄,同知王榮。
僉事繩矩、沙泉、呂貴、程道、閻敏。
中軍:
鎮守宣府鎮朔將軍、總兵官、前軍都督府都督同知顏彪。
協同鎮守右副總兵、後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張瑀。
協同鎮守副總兵都指揮僉事黃瑄。
隨哨把總都指揮同知孫素、王祥、杜俊。
署都指揮同知江山。
都指揮僉事傅巖、孟璽、文瑄、徐綱、喬清。
指揮使高寧、董鋐、楊琳、祝雄、楊瑄。
指揮同知施祥、陳濬、尚得、曹琮、胡佐。
指揮僉事歐恕、王俊、周賢、周宏、白振、康寧、于昇、趙琮。百戶于海、石泉。
守趙川堡指揮僉事王雄。
守葛峪堡指揮同知羅鎮。
守大白楊堡指揮僉事俞勝。
守小白楊堡指揮僉事王鑑。
萬全都指揮使司軍政都指揮同知周玉。
協同軍政兼管屯田署都指揮僉事李紱。
河南都司輪班都指揮僉事林深。
署都指揮僉事薛鐸,指揮使方寬。
北路:
鎮守獨石、馬營等處左參將都指揮使李剛。
協同鎮守都指揮僉事李延。
守備獨石城署都指揮僉事郭瑄。
協同守備指揮使吴昇。
守備馬營堡都指揮僉事張壽。
協同守備指揮使王鼎。
守備雲州堡指揮同知張琥。
守備赤城堡都指揮同知劉政。
守備鵰鶚堡指揮使姚瑄,同知鄭祥。
守備長安嶺都指揮僉事申義,僉事趙昇。 【此句上明弘治本有「指揮」二字。】
守備龍門衛指揮使陶洪。
守備龍門所指揮僉事閻敏。
東路:
鎮守懷來、永寧等處參將都指揮同知陰傑。
守備懷來城指揮僉事吴清,同知梅盛。
守備保安新城指揮僉事程道。
守備安舊城正千戶王曦。
守備永寧都指揮同知郤伭,僉事馬剛。 【此句上明弘治本有「指揮」二字。】
守保隆慶州指揮僉事汪溶。
守四海冶堡指揮僉事鄒倫、焦圯。
西路:
鎮守萬全右衛等處右參將署都指揮僉事蔣良。
協同鎮守指揮同知張順。
守備萬全右衛都指揮僉事胡觀。
守備萬全左衛都指揮僉事楚禎。
守備懷安等衛署都指揮僉事周隆。
守備柴溝堡署都指揮僉事許寧。
守新河口堡指揮僉事秦林、孔海。
守洗馬林堡指揮同知李泰。
守張家口堡指揮使秦亮。
守西陽河堡指揮使賈熊。
南路:
守備蔚州都指揮僉事牛璽。
守備順聖川二城都指揮同知梁泰、楊文。
守本川東城指揮僉事張暠、時興。
守本川西城指揮僉事劉忠。
同知宋遇,僉事王鉞。
守廣昌所指揮僉事孫冕、宋質。
守廣靈縣指揮使陸鐸。
守靈丘縣指揮使章琮。
直隸保安州知州魏鑑、俞澤。
隆慶州知州師宗文、李鼒。
永寧縣知縣李秀、高翔。
●水東日記卷三十五
中堂事記紀行錄
元重建羊太傅碑
○中堂事記紀行錄
往年在京師讀周伯溫近光集,頗知勝國時北出道里風土之詳。近見張耀卿參議紀行、王學士仲謀中堂事記,皆吾徒今日所不可不知者。紀行錄全文,事記則節取有關於道里風土者耳。
王曰:「中統二年二月五日丙寅未刻,發自燕京,是夕宿通玄北郭。六日丁卯午憇海店,距京城廿里。是晚宿南口新店,距海店七十里。七日戊辰卯刻,入居庸關。世傳始皇北築時居庸徒於此,故名。兩山巉絕,中若鐵峽。少陵云『硤形藏堂隍,壁色立積鐵』者,蓋寫真也。控扼南北,實為古今巨防。午憇姚家店。是夜宿北口軍營,距南口姚店三十里而遠。八日己巳辰刻,度八達嶺,於山兩間俯望燕城,殆井底然。出北口,午憇棒棰店,天容日氣與山南絕異,以暄涼較之,爭逾月矣。午飯榆林驛,其地大山北環,舉目已莽蒼沙磧,蓋古媯川地也。是夜宿懷來縣,南距北口五十三里。縣東南里許有釀泉井,水作淡鵝黃色,其曰玉液即此出也。官為制務,歲供御醪焉。九日庚午,過統墓店。詢其名,土人云店北舊有統軍墓,故稱。是夜宿雷氏驛亭,地形轉高,西望鷄鳴山,南眺桑乾上流,自奉聖東諸山下注,白波洶湧,若驅山而東。鷄鳴山者,昔唐太宗東征至其下,聞鷄鳴,故名。東南距懷來七十里而遠。十日辛未午刻,入宣德州。十一日壬申,為一日留,距雷氏驛九十里。癸酉行六十里,值雪,宿青麓。十三日甲戌,至定邊城憇焉,蓋金所築故城也。是夜宿黑崖子,距青麓九十里。十四日乙亥,抵榷場峪,蓋金初南北互市之所也。是夜露宿雙城北十里小河之東南,距黑崖甸北一百有五里。十五日丙子停午至察罕腦兒。申刻大風作,玄雲自西北突起,少頃四合,雪華如掌,平地尺許。亂灤河而北,次東北土塿下,羣山糾紛,川形平易,因其勢而廣狹焉。泉流縈紆,揭衣可涉,地氣甚溫,大寒掃雪,寢以單韋,煦如也。沙草氄茂,極利畜牧。按地志,灤野蓋金人駐夏金蓮源陘一帶,遼人曰王國崖者是也。留八日而發,距雙城七十里。二十三日甲申,次鞍子山,南距灤河四十里。二十四日乙酉,次桓州故城,西南四十里有李陵故臺。未刻朔風發發,雨霰交作,傳令方春牧馬不勝寒克,瘦弱者悉用氊毳答覆其背,否者以法從事。二十六日丁亥,晨霜蔽野,如大雪,日極高,陰凝始釋。距鞍子山廿有五里。是日完州人來自和林城,說迤北正三月間地草自燃,東自和林,西至炊州,其燃極草根而止,水濕處愈甚,人往來者須以氊濡水覆其上可越。又有黑風掠人面如灼,兵械及山椒遇夜皆有火出,在山者如列炬然。或者云:火,兵象,皆北兵自焚消爍之兆。二十七日戊子,次新桓州,西南十里外南北界壕尚宛然也。距舊桓州三十里。二十八日己丑飯新桓州。未刻扈從鑾駕入開平府,蓋龍飛之地,歲丙辰始建都城,龍崗蟠其陰,灤江經其陽,四山拱衛,佳氣葱欝,都東北不十里有大松林,異鳥羣集,曰察必鶻者,蓋產於此。山有木,水有魚,鹽貨狼藉,畜牧蕃息,大供居民食用。然水泉河大冰負土,夏冷而冬冽,東北方極高寒處也。按方志,蓋東漢烏桓地也。距新桓州四十有五里。」
張曰:「歲丁未夏六月初吉赴召北上,發自鎮陽,信宿過中山。時積陰不雨,有頃開霽,西望恒山之絕頂,所謂神峯者,聳拔若青蓋然,自餘諸峯歷歷可數,因顧謂同侶曰:『吾輩此行其速反乎?此退之衡山之祥也。』翌日出保塞,過徐河橋,西望琅山,森若劒戟,而葱翠可挹。已而繇良門、定興抵涿郡,東望樓桑蜀先主廟。經良鄉,度瀘溝橋,以達于燕。居旬日而行,北過雙塔堡、新店驛,入南口,度居庸關,出關之北口,則西行經榆林驛、雷家店及於懷來縣。縣之東有橋,中橫木,而上下皆石,橋之西有居人聚落,而縣郭蕪沒。西過鷄鳴山之陽,有邸店曰平輿,其巔建僧舍焉。循山之西而北,沿桑乾河以上,河有石橋,繇橋而西,乃德興府道也。北過一邸曰定防水,經石梯子至宣德州,復西北行,過沙嶺子口及宣平縣驛,出得勝口,抵扼胡嶺下,有驛曰孛落。自是以北諸驛,皆蒙古部族所分主也,每驛各以主者之名名之。繇嶺而上,則東北行始見毳幕氊車,逐水草畜牧,而已非復中原之風土也。尋過撫州,惟荒城在焉。北入昌州,居民僅百家,中有廨舍,乃國王所建也。亦有倉廪,隸州之鹽司。州之東有鹽池,周廣可百里,土人謂之狗泊,以其形似故也。州之北行百餘里有故壘隱然,連亘山谷。壘南有小廢城,問之居者,云此前朝所築堡障也。城有戍者之所居。自堡障行四驛,始入沙陀,際陀所及,無塊石寸壤,遠而望之,若岡陵丘阜然。既至,則皆積沙也。所宜之木,榆柳而已,又皆樗散而叢生,其水盡鹹鹵也。凡經六驛而出陀,復西北行一驛,過魚兒泊。泊有二焉,周廣百餘里,中有陸道達于南北。泊之東涯有公主離宮之外垣,高丈餘,方廣二里許,中建寢殿,夾以二室,背以龜軒,旁列兩廡,前峙眺樓,登之頗快目力。宮之東有民匠雜居,稍成聚落。中有一樓,榜曰『迎暉』。自泊之西北行四驛,有長城頹址,望之綿延不盡,亦前朝所築之外堡也。自外堡行十五驛,抵一河,深廣約什滹沱之三,北語云翕陸連,漢言驢駒河也。夾岸多叢柳,其水東注甚湍猛,居人云中有魚,長可三四尺,春夏及秋捕之,皆不能行,至冬可鑿冰而捕也。瀕河之民,雜以蕃、漢,稍有屋室,皆以土冒之,亦頗有種藝,麻麥而已。河之北有大山,曰窟速吾,漢言黑山也。自一舍外望之,黯然若有茂林者,迫而視之,皆蒼石也。蓋常有陰靄之氣覆其上焉。自黑山之陽西南行九驛,復抵一河,深廣加翕陸連三之一,魚之大若水之捕法亦如之。其水始西流,深急不可涉,北語云渾獨剌,漢言兔兒也。過河而西行一驛,有契丹所築故城,城方三里,背山面水,自是水北流矣。繇故城西北行三驛,過畢兒紇都,乃弓匠積養之地。又經一驛,過大澤泊,周廣約六七十里,水極澄澈,北語謂吾悞竭腦兒。自泊之南而西,分道入和林城,相去約百餘里。泊之正西有小故城,亦契丹所築也。繇城四望,地甚平曠,可百里外皆有山,山之陰多松林,瀕水則青楊叢柳而已,中即和林川也。居人多事耕稼,悉引水灌之,間亦有蔬圃。時孟秋下旬,麻麥皆槁,問之田者,云已三霜矣。繇川之西北行一驛,過馬頭山。居者云上有大馬首,故名之。自馬頭山之陰轉而復西南行,過忽蘭赤斤,乃奉部曲民匠種藝之所。有水曰塌米河注之。東北又經一驛,過石堠。石堠在驛道旁,高五尺許,下周四十餘步,正方而隅,巍然特立于平地,形甚岢峻,遙望之,若大堠然,繇是名焉。自堠之西南行三驛,過一河,曰唐古,以其源出于西夏故也。其水亦東北流。水之西有峻嶺,嶺之石皆鐵如也。嶺陰多松林,其陽帳殿在焉,乃避夏之所也。迨中秋後始啟行,東道過石堠子,至忽蘭赤斤, 【山名,以其形似紅耳也。】 東北迤邐入山,自是且行且止,行不過一舍,止不過信宿,所過無名山、大川不可殫紀。至重九日,王師麾下會于大牙帳,灑白馬湩,修時祀也。其什器皆用禾樺,不以金銀為飾,尚質也。十月中旬,方至一山崦間避冬,林木甚盛,水堅凝人,競積薪儲水以為禦寒之計。其服非毳革則不可,食則以羶肉為常,粒米為珍。比歲除日,輒遷帳易地,以為賀正之所。日大宴所部於帳前,自王以下,皆衣純白裘。三日後方詣大牙帳致賀禮也。正月晦復西南行。二月中旬至忽蘭赤斤,東行及馬頭山而止,趁春水飛放故也。四月九日,率麾下復會于大牙帳,灑白馬湩,什器亦如之。每歲惟重九、四月九,凡致祭者再,其餘節則否。自是日始回,復繇驛道西南往避夏所也。大率遇夏則就高寒之地,至冬則趨陽煖薪水易得之處以避之,過以往,則今日行而明日留,逐水草,便畜牧而已。此風土之所宜,習俗之大略也。僕自始至迨歸,遊于王庭者凡十閱月,每遇燕見,必以禮接之。至于供帳、衾褥、衣服、食飲、藥餌,無一不致其曲,則眷顧之誠可知矣。自度衰朽不才,其何以得此哉!原王之意,出于好善忘勢,為吾夫子之道而設,抑欲以致天下之賢士也。某何足以當之,後必有賢于隗者至焉。因紀行李之本末,故備誌之。戊申夏六月望日太原張德輝謹誌。」
○元重建羊太傅碑
晉故使持節侍中太傅鉅平成侯羊公之碑:公諱祜,字叔子,泰山鉅平人也。其先晉羊舌大夫之冑。當漢中興,始自南陽,家于岱野,纓冕相繼九世于公矣。顯祖南陽太守,皇考上黨太守,咸有名。公承俊烈之高風,應明哲之盛代,德擅規模,仁誠慈惠。夫其器量弘深,容度廣大,浩浩乎固不可測已。其志節言行,卓爾不羣,遊神玄府,散志青雲,弘之以道籍,博之以藝文。於是仁聲遠耀,芳風流遐。年十有七,上計吏察孝廉州辟,皆不肯就。羣公休之,四府並命,盤桓累載,乃公車徵拜中書郎、秘書監。于時當晉之盛,□揚英儁,乃引公為相國從事中郎,遷中領軍。遇革命之期,任受禪之會,秉文經武,以集大晉之祚。皇采增暉,帝威遠御。緯絕代之風,弘虞、唐之緒。帝嘉厥庸,讎以大國。公乃逡巡固讓,裁居小邦,天子詹咨,仍復拜公中軍將軍、散騎常侍。內釐王度,外綏區域,嚴恭寅畏,帝命允飭,運國威於鉤陳,握皇樞於紫極,於時之盛,未有上公者也。拜衛將軍、尚書僕射,以揆天機,崇成大業。帝道緝熙,泰階允肅。以江寇未夷,乃命公都督荊州諸軍事、侍中、車騎將軍,開府辟命。公乃養民阜財,開斥國界,創築五城,以防寇衛境。然後闡敷皇風,懷遠以德,□大同之業,思王道之則,齊其人,均其澤,軍無虞警,民不疲勞,農功□疇,百姓布野,羣黎被德,殊俗望風,吴人感服,襁負而至者四萬餘口。進位征南大將軍。公雖享茅土,歷登台階,吐飡下士,二於姬公。方將殪戎吴□國吊民,然後寢甲戢兵,辭功退身,以優遊乎初好,此公之素志也。會遘篤疾,春秋五十有八,咸寧四年十有一月庚寅薨于京邑。天子痛悼,遣使持節追贈侍中、太傅、南城侯印綬,賻吊加□常也。及其葬,上親臨過車騎,謚曰成侯。天子以公德高勳大,而屢辭封爵,故復建南城之國,特以封公。公誓讓終始,上未之許。及其薨也,夫人夏侯氏追公克讓之志,遂不以歛。公自出身以暨於終,忠言不輟於口,嘉謀不廢于心,成其業,不處其功,勤其勳,不榮其祿,儀形言行,動為世範。暨六年春平吴,策詔曰:「故太傅、鉅平侯羊祜造建平吴之規,潛謀遠略,與衆殊慮,勳業不遂。然蕩滅之計,卒如祜策,用能夷曠世之寇,捄黎民之患。勳烈弘著,而寵不逮身,其遣使以克定之功,策告祜廟。昔漢氏封蕭何夫人為侯,以崇顯元功,亦古之令典,封祜夫人為萬歲鄉君,五千戶,賜絹萬匹。」於是故吏高文、奚廉等僉以公德高而志卑,位優而行恭,徽猷被於江漢,□□□於羣生。涉其風者,皆貪夫反廉,懦夫立志。雖夷、惠之操奮乎百世,曷以尚德□□□□未殞奇謀,潛略清□,□功遺緒,靡所置心,乃共碣石,刊勒盛■〈車丸〉,永表風烈焉。
其辭曰:天臨有晉,乃降皇輔。猗與惟公,應期協矩。聰哲神睿,乃文乃武。□□□虞,□淵其度。翼翼□明,孝思以形。乃耀高風,辭爵讓榮。為而不有,志凌泰清。如何不吊,中年殞□。□□□□□□□末□□□刊□□是表是旌。
此碑吾邑大夫襄陽鄭達所惠後題云:至正四年甲申秋九月,昭勇大將軍襄陽萬戶楊克忠重立,廬陵羅琛鐫。考之許文忠公有壬嘗云:太傅之功業見於史,其未就交辟,郭奕以為今之顏子。其論三年之喪,欲革漢、魏之薄,興先王之法,以敦風俗,蓋有儒者之風。使及孔門,殆庶幾乎。此其立德立言又備矣。陸抗謂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未為盡之。墮淚碑繇梁及今至于四刻,若今訪舊文而刻之石,繇京師而致之峴首者,編修官楊伊志卿也。今觀是碑多闕字,其字體結構雖彷彿當時,亦恐有遺漏失真之弊。其即編修之所為,抑亦萬戶別為之,皆不可知已。謾記之云。
●水東日記卷三十六
詩林廣記參評
○詩林廣記參評
詩林廣記,元至正中蔡正孫氏所著,前集十卷,以晉陶淵明,唐杜甫、李白、韋應物、劉禹錫、韓退之、柳子厚、王摩詰、李義山、王建、杜牧、孟郊、賈島、孟浩然、盧仝、鄭谷、李賀、唐彥謙、韓偓、杜荀鶴、陸龜蒙、白居易、(元稹附)、薛能、王駕、張祐、薛道衡、李涉、王播、韓翃、張繼諸人詩,證以名人評議,間附己見,亦多可觀。閒中偶見此本,為贅一二,與同志者商榷焉。
陶淵明詩,劉後村云云。
後村此語雖不失為尊坡,謂之至論,則未也。
附王介甫桃源行,高齋詩話云云。
此詩槩言秦亂,猶言嬴氏父子不道久矣。初非於此,以世次先後敍列言也,高齋過矣。此却與東坡二疏贊不同。
杜子美詩,朱文公云云。
文公此語,萬世不易之論。蓋取法於上,自當如此。作文皆然,學者不可忽也。近世士人惑於蘇文生「啜菜羹熟吃羊肉」之語,更不肯做向上工夫,卒之又下於蘇數倍也,何怪?
杜子美和早朝大明宮詩,梅聖俞金針詩格云,胡苕溪云,山谷之言云云。
山谷說當矣。
杜子美櫻桃詩,詩眼云云。
潛溪所謂搜求事迹,排比對偶,出於勉強之言,甚當。
附韓退之謝賜櫻桃詩,胡苕溪云云。
色香味在,名果多具此,況又櫻桃耶?苕溪之議過矣。
杜子美九日詩,楊誠齋云云。
誠齋二說,學者所當知。
杜子美絕句詩,室中語云云。
后山詩語與王、杜二詩未倫,以為無媿前人,恐誤後學。
杜子美羌村詩,楊誠齋、冷齋夜話云云。
「夜闌更秉燭」,「更」字作平聲讀是。
杜子美何將軍宴詩,胡苕溪云云。
楊東里東郭南園宴集三詩皆用此體。
杜子美縛鷄行詩,洪容齋、文章正宗、步里客談、師民瞻云云。
詩與文稍異者,以詩兼興趣,有感慨調笑風流脫灑處,如長詩落句,翻空旁入,作散場語是也,然時一出奇可耳。前元詩人陳孚剛中集中歌行,則全用此體,觀者審之。
李太白登鳳凰臺詩,后村詩話云云。
「崔顥題詩在上頭」,太白語也。瞿宗吉詩話乃云:「時人因太白不作黃鶴樓詩,此作譏之。」誤矣。宗吉以博記能吟自負,乃猶若是,可不戒哉!
李太白宮詞,胡苕溪云云。
苕溪間有發明,如此等則似太不知詩矣。李尚有「風吹柳花滿店香」,杜尚有「竹光團野色」,將不曰「柳安得香,竹何為有光」耶?
李太白宮詞,鞏溪詩話云云。
詩話太白之譏,亦清議中所不可少者。雖然,元微之李、杜優劣之評,不能勝昌黎金薤琳琅之說。善學古人者,自解領會,各不相掩可也。
韋蘇州郡中與諸文士讌集詩,附東坡效韋蘇州詩,蔡氏云云。 【「身當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自慚居處崇,未覩斯民康。」】
韋蘇州詩,他如「相敦在勤事,海內方勞師」、「理郡無異政,所憂在素餐」、「何當四海晏,甘與齊民耕」。「顧謂軍中士,仰答何由申」,與夫「丈夫當為國,破敵如摧山」、「上懷犬馬戀,下有骨肉情」等句,諷詠反覆,真能使人動心,此前輩大儒所以酷愛之。東坡詩意,蓋亦寧不足於樂天,而獨歸蘇州,以樂天晚年頗惑道、釋,而詩亦有纎艷淫媟之失故也。
劉禹錫楊柳枝辭,復齋謾錄云云。附楊巨源折楊柳詩,胡苕溪云云。
謝疊山說詩本作「水邊楊柳綠,烟絲麴塵」,既無精攷,從疊山本,亦不害其為佳句也。
劉禹錫酬柳子厚家鷄之贈詩,附子厚寄夢得詩,附后山紀徐僊效山谷書詩,附東坡酬柳氏二外甥求筆跡詩,蔡寬夫詩話、復齋謾錄云云。
柳、劉此詩往復八首,今見柳集。「元和脚」者,說者謂柳公權,元和間有書名,此必指公權者,近之。意者以公權字體言也。若東坡又云「元和手」,愈不可曉矣。東坡火急,固因子厚,而后山天厄人窮,則東坡海市詩亦云其相師相推尊,固如此也。
劉禹錫贈白樂天詩, 【自注云:高山本高,高門使之高,二字為義不同。】 三山老人語錄云云。
李頎「片石孤峯窺色相,清池白石照禪心,」唐人亦未嘗忌重疊也。
韓退之方橋詩,蔡寬夫詩話云云。
「作」,唐韻已在「佐」韻造也,亦見子史書,皆韻去聲。唐人集中多自注。音「佐」者,以別入聲「作」字耳,不聞以為方言也。蔡寬夫旁引曲證,力以方言為說,類新奇己見矣。三百九十橋在蘇城內,今蘇州人不聞以「十」為「忱」音。且韓公鄧州人,張公又虢州刺史,不知何以却用吴中方言。使如所云,不知蘇黃門「我讀君詩笑無語,恍然再見儲光羲」,「儲」字又必用呼作何聲耶?尹和靜先生有言:「訓經而欲新奇,無所不至矣。」予於是亦云。
韓退之古意詩,附樂天月中桂詩,楊誠齋云云。
「何不中央種兩株」,樂天語固多有類此者,誠齋以驚人句屬之,則恐未然。蓋誠齋之好尚意向與之投合耳。李商隱馬嵬詩,後人尚以為淺近。徐凝之瀑布,鄭谷之雪詩,石曼卿之認桃辨杏,東坡一以陋惡歸之,不亦宜乎!要之「白俗」之譏,亦出至公,而盛唐正音,茲所以為不可及歟。
柳子厚南澗中題詩,蘇東坡云云。
「漠漠炊烟村遠近,鼕鼕儺鼓埭西東。三乂古路殘蕪裏,一曲清江淡靄中。外物已知如弊屣,此身無伴等覉鴻。天寒寂寞籬門晚,又見浮生一歲窮。」此陸放翁詩也。朱文公於一時文人最慎許可,而於放翁加推服焉。其跋此詩引季札聞歌小雅,蘇公讀柳子南澗詩為言,不復詳說,而惟致感嘆之意,蓋欲後之學者致思而自得之耳。
王摩詰輞川庄詩,石林詩話、雪浪齋日記云云。
石林、雪浪論連綿字皆切。
王摩詰山中送別詩,并附詩,胡苕溪云云。
詩不有反前人之意而用之者乎?況相思之切,歸與不歸,思之至矣。苕溪知錄此詩,又從而吹毛之,不思之過也。
李義山詩,古今詩話、冷齋夜話云云。對雪詩,蔡載集云云。
義山固是用事深僻之開先,楊大年諸公亦推波助瀾矣。老坡一出,而才高學富,至於全篇首尾句句用故事成說,則去盛唐為益遠而不可救矣。
附林和靖書壽堂壁詩,胡苕溪云云。
苕溪說是,此詩與文所以異也。
李義山登樂游原詩,楊誠齋云云。
亡友沈文敏憲副有俊才,尤善論詩,然居常好誦義山登樂游原末句,人頗疑之。景泰初,出官於閩,道中寄友詩亦曰:「回首紅塵人去遠,夕陽西望淚沾纓。」愈以為非遠大之兆。不十年,竟卒于閩。
附程明道修禊詩,楊龜山云云。
明道先生尚有詩云:「莫辭盞酒十分醉,只恐風花一片飛。」亦是此氣象。
王建宮詞,陳輔之詩話云云。
疊山云:「說落花氣象便蕭索。此詩從落花說歸結子,便有生意。」
王建宮詞,附杜牧之秋夕、王昌齡長信宮秋詞,苕溪叢話云云。
杜牧之秋夕、王昌齡長信宮秋詞,此等詩人能識之,乃謂與王建宮詞雜,苕溪之言非是。兩詩亦有謝疊山所說詩意,不可不知。
杜牧之赤壁詩,許彥周詩話云云。
詩人提掇二喬言之,霸業固在其中矣。癡人聽夢,彥周之謂歟?
杜牧之題烏江亭詩。
他本多作「不可期」,此本近是。忌疊之說,雖未必然,然亦不宜爾也。
附王介甫題烏江亭詩,胡苕溪、劉後村云云, 【呂溫:「天下起兵誅董卓,長沙義士最先來。」】 謝疊山、蔡氏云云。
後村之說當矣。疊山又引柳文箕子廟碑陰語,亦甚當。苕溪陋矣。觀王荊公詩,何等衰颯,牧之此詩,何等精神。
杜牧之悵別詩,附田晝詩,蔡氏云云。
田承君「汴宋人弟病兄孤」,此必摘杜集書帖中語,蔡氏失於考證而拈出之。
杜牧之絕句詩,石林詩話云云。 【「清時有味」,「白首無能」。】
石林所記,亦可以為世戒。
杜牧之趙使君詩,附元厚之哀曹覲詩。
吾家石本如此,知傳刻之誤多矣。
賈浪仙下第詩、題裴晉公第詩,聞見錄云云。自注詩,隱居詩話云云。
讀賈閬仙題裴公第及下第等詩,知唐人之不聞道,豈獨孟東野哉!夫賢人君子之所為,亦求諸其身而已矣。閬仙一第不偶,則傷己而尤人。一詩得意,則汲汲於求人之知,至欲以為其身之進退,亦甚乎!其昧道已然。此等詩,選唐音者,皆不著目。吾於雜選唐詩而知唐音之精不可及也。
盧玉川山中詩,胡苕溪云云。
玉川兩語自然,非介甫所易及。苕溪於此止當謂介甫仰止玉川可也。
李長吉雁門太守詩,蔡氏云云。
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經尚可疑,況史乎!史固不能無疑,又況小說雜書,出於傳聞,類於游戲者乎!王荊公不滿李長吉雁門太守詩是已。夫雲斯須變化之物,固有咫尺不能無異者。當黑雲壓城之時,安知城內外甲光無日可向耶?荊公才高千古,未必有此議論。荊公而然,則其於「南風吹山作平地,夫容泣露香蘭笑」,又何如其為長吉言也?學者要須識此。
韓致堯雷公詩,附朱喬年冬乾詩,蔡氏云云。附朱文公聞雷有感詩。
韓偓雷公詩,朱喬年冬乾詩,晦庵壬子三月廿七日聞迅雷有感詩,皆名世。大抵前二詩有用世捄民意,後一詩有憤世疾邪之心焉。嘗記景泰中,一日諸公高會,友人湯公讓酒間颺言曰:「胤勣夜來燒燭閱事文類聚,見聞雷三詩,意頗不愜。欲取韓致堯前二句,晦翁後二句意作一詩,以洩吾思。又有二公在前,孰若合是四句,略援一字師故事。趁韻借乃翁一工字,易去心字,如何?」語已,即朗然成誦,作瞋目嚼齒態,一座動色。噫!公讓已矣。一時語雖類狂,意則可念也,因并志之。
杜荀鶴聞子規詩。
荀鶴此詩,其亦時危言塞,有為之言歟?
杜荀鶴時世行二首,蔡氏云云。
詩文無關世教,無補治道,所謂雖工何益。吾於荀鶴茲二詩,蓋三復焉。有志於國家生民者,固未可以其非鳴盛之作而忽之也。
薛能絕句詩,王直方詩話云云。
「灰心緣忍事,霜鬢為論兵。」唐裴晉公語也。宋相亦有屢題此語於壁間者。蓋曠百世而相感,得此心之同然也。
張祐金山寺詩,附孫魴詩,南唐書、胡苕溪云云。
甫里趙宗文金山寺詩云:「水天樓閣影重重,化國何年此寄蹤。滄海西來三百里,大江中擁一孤峯。濤聲夜恐巢林鶴,雲氣朝隨出洞龍。幾度欲登帆去疾,蒼茫空聽隔烟鐘。」此亦國朝詩可誦者。苕溪評孫魴詩雖未盡,固已得之矣。
白樂天咸陽原上草詩,復齋漫錄云云。
「春入燒痕青」,固是五字好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十字句中自不可少,各相本題,各極其趣可也,如欲以彼掩此,奚可哉!
張繼楓橋夜泊詩,王直方詩話、石林詩話、復齋謾錄云云。附皇甫冉宿嚴維宅詩,蔡氏云云。
歐陽公以「夜半鐘」為唐詩語病,一時偶記說者之言耳。後人博考,乃有唐人五詩,事原又三出焉。然則讀書未到歐公,又可輕議前人者乎!